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致信全國優(yōu)秀教師代表強調“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”,殷切希望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,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,牢記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,樹立“躬耕教壇、強國有我”的志向和抱負,自信自強、踔厲奮發(fā),為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(yè)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習近平總書記從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育人智慧、躬耕態(tài)度、仁愛之心、弘道追求六個方面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。這一論述既源于歷代師者躬耕教壇的傳統(tǒng)賡續(xù),又立足于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時代拓新。作為一名有著二十多年從教經歷的普通教師,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科學內涵和內在邏輯后,將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學教育工作,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探索和實踐的。
一、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政治靈魂
一支粉筆、三尺講臺,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有堅定的理想信念,才能不忘初心,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,厚植家國情懷,才能培養(yǎng)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心有大我、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,是教育家的首要標準。堅定了理想信念,才能在面對不同的價值觀、世界觀的時候,選擇清晰的道路。入黨誓言至今仍在耳邊回想,初次走上講臺的場景歷歷在目,只有自己堅定理想信念,才能將這種理想信念傳遞給青年學生,才能感染處于人生價值觀尚不成熟的學生,引導他們成為合格的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。
二、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鮮明品格
2022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借用“言為士則、行為世范”這句話,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(yǎng),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,做學生為學、為事、為人的“大先生”。教師——知識的傳承者,靈魂的工程師。這一獨特屬性和職業(yè)特點,決定了教師不但要做知識的傳遞著,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學生的品格和情操。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和與學生接觸中,用獨特的人格魅力、優(yōu)良的品德修養(yǎng)、高尚的道德情操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滋養(yǎng)學生,在他們心里埋下種子。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學生,實現專業(yè)、人格、情操、道德的全面發(fā)展,為將來進入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。
三、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質要求
早在兩千多年前,孔子便提出有教無類、因材施教,并善于運用問答法的教學形式,循循善誘,啟發(fā)學生思維。啟發(fā)智慧而不灌輸,滋潤心田而不冰冷,尊重個體差異,分層施教、定向施教,促進全面發(fā)展,是遵循教育規(guī)律、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。只有運用豐富的育人智慧,才能體現教育深入學生、深入心靈、春風化雨、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。職業(yè)教育和繼續(xù)教育的學生相比本科學生,在基礎理論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上的確有差距,針對于這種差距,我在教學中融入了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方法,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,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。在國家對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時代,啟智潤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顯得特別的重要,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(chuàng)新,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研究方向。讓學生在個性與創(chuàng)造共生的課程文化中自由生長,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四、躬耕態(tài)度是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動力
勤學篤行、求是創(chuàng)新的躬耕態(tài)度是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動力。“師者,所以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也?!睋碛姓娌艑崒W是教書育人的基本前提。教育者只有誠心誠意地自我提升,才能更加自信地去教育學生。當今世界,知識更迭和技術革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(fā)展。如果不堅持學習,緊跟時代,教育者的知識結構和教育教學方式很快就會落后于時代腳步。隨著建筑業(yè)近些年的產業(yè)升級,裝配式建筑技術、BIM技術、智能建造等新技術層出不窮,讓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。危機感轉化為新動能,促使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,拓寬知識視野,更迭知識結構,潛心鉆研學問,不斷提升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教育教學水平,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有的躬耕態(tài)度。
五、仁愛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懷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愛是教育的靈魂,沒有愛就沒有教育”,“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、激發(fā)愛、傳播愛,通過真情、真心、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,滋潤學生的心田”。樂于教導學生、關心愛護學生是教育者進行教育教學的情感基礎,也是教育者熱愛教育事業(yè)最直接、最集中的表現?!叭蕫邸笔侵腥A傳統(tǒng)教育思想的精神內核,也是熔鑄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最高道德準則和人格理想。教育家精神中“樂教愛生、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”蘊含著最深沉的中國精神,體現著最鮮明的中國特色。教師應當心系學生、心系教育,嚴以律己、甘于奉獻,具有尊重、理解、寬容的品格,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,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。
六、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
大道之行,天下為公。正確把握中國和世界發(fā)展大勢,心系人類前途命運,服務民族復興、促進人類進步,是教育事業(yè)的重要價值取向。當前世界之變、時代之變、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,面對世界共同挑戰(zhàn),我們需要培養(yǎng)具有寬廣國際視野和多元知識背景,既不封閉保守也不崇洋媚外,能夠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,具備參與全球事務能力,立志為人類謀進步、為世界謀大同的新時代公民。胸懷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,新時代弘揚教育家精神,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把文化自信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,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(tài),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(chuàng)造的一切優(yōu)秀文明成果,以守正創(chuàng)新的正氣和銳氣譜寫當代教育新篇章。
今后,我將以教育家精神為工作的指南,引領建筑系全體教師教育家精神,傳承紅色基因,忠誠于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(yè),不斷為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(yè)培育新人、輸送力量。(城鄉(xiāng)發(fā)展學院教師 付穎)
